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敏捷管理在《PMBOK® 指南》知识领域中的应用

来源: 易佳咨询      编辑:佚名

敏捷管理在《PMBOK® 指南》

知识领域中的应用

相较于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敏捷项目管理更适用于未知或持续变化的项目。将小型团队转化为自身命运的管理者,团队接受挑战,找寻应对挑战的方法,发挥创意,避开工作障碍。这一切都无法由中央控制及调度系统预先安排,极大地缩短了用户与开发者,预期目标与实施状况,投资与投资回报之间的反馈回路。

敏捷实践指南为项目领导者和项目团队成员提供实践指导,帮助他们在项目规划和执行过程中适应敏捷方法。

以下是敏捷在PMBOK指南知识领域的应用:

《PMBOK® 指南》知识领域

敏捷工作过程中的应用

第 4 章

项目整合管理

迭代和敏捷方法能够促进团队成员以相关领域专家的身份参与整合管理。团队成员自行决定计划及其组件的整合方式。在适应型环境下,《PMBOK® 指南》“整合管理的核心概念” 章节中所述的对项目经理的期望保持不变,但把对具体产品的规划和交付授权给团队来控制。项目经理的关注点在于营造一个合作型的决策氛围,并确保团队有能力应对变更。如果团队成员具备广泛的技能基础而不局限于某个狭窄的专业领域,那么这种合作型方法就会更加有效。

第 5 章

项目范围管理

对于需求不断变化、风险大或不确定性高的项目,在项目开始时通常无法明确项目的范围,而需要在项目期间逐渐明确。敏捷方法特意在项目早期缩短定义和协商范围的时间,并为持续探索和明确范围而延长创建相应过程的时间。在许多情况下,不断涌现的需求往往导致真实的业务需求与最初所述的业务需求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敏捷方法有目的地构建和审查原型,并通过发布多个版本来明确需求。这样一来,范围会在整个项目期间被定义和再定义。在敏捷方法中,把需求列入未完项。

第6章

项目进度管理

适应型方法采用短周期来开展工作、审查结果,并在必要时做出调整。这些周期可针对方法和可交付成果的适用性提供快速反馈,通常表现为迭代型进度计划和拉动式按需进度计划,具体参见《PMBOK®指南》中“项目进度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新兴实践”一节。在大型组织中,可能同时存在小规模项目和大规模举措,需要制定长期路线图,通过规模参数(如团队规模、地理分布、法规合规性、组织复杂性和技术复杂性)来管理这些项目集。为管理大规模的,全企业系统的,完整的交付生命周期,可能需要采用一系列技术,包括预测法、适应型方法或两种方法的混合。组织还可能需要结合几种核心方法,或采用已实践过的方法,并采纳来自传统技术的一些原则和实践。无论是采用预测型开发生命周期来管理项目,还是在适应型环境下管理项目,项目经理的角色都不变。但是,要成功实施适应型方法,项目经理需要了解如何高效使用相关的工具和技术。

第 7 章

项目成本管理

对易变性高、范围并未完全明确、经常发生变更的项目,详细的成本计算可能没有多大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轻量级估算方法快速生成对项目人力成本的高层级预测,在出现变更时容易调整预测;而详细的估算适用于采用准时制的短期规划。

如果易变的项目也遵循严格的预算,通常需要更频繁地更改范围和进度计划,以始终保持在成本制约因素之内。

第 8 章

项目质量管理

为引导变更,敏捷方法要求在整个项目期间频繁开展质量与审核步骤,而不是在面临项目结束时才执行。循环回顾,定期检查质量过程的效果;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建议实施新的质量改进方法;后续回顾会议评估试验过程,确定新方法 是 否 可 行 , 是 否 应 继 续 使 用 , 是 否 应 该 调 整 , 或 者直接弃用。为促进频繁的増量交付,敏捷方法关注于小批量工作,纳入尽可能多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要素。小批量系统的目的是在项目生命周期早期(整体变更成本较低)发现不一致和质量问题。

第 9 章

项目资源管理

易变性高的项目得益于限度地集中和协作的团队结构,例如拥有通才的自组织团队。协作旨在提高生产率和促进创新的问题解决方式。协作型团队可以促进不同工作活动的加速整合、改善沟通、增加知识分享,以及提供工作分配的灵活性和其他优势。虽然协作的优势也适用于其他项目环境,协作型团队对于易变性高且快速变化的项目成功而言通常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集中分配任务和决策所需的时间更少。对于易变性高的项目,实物和人力资源规划的可预测性要低得多。在这些环境中,关于快速供应和精益方法的协议,对控制成本和实现进度而言至关重要。

第 10 章

项目沟通管理

在模糊不定的项目环境中,必然需要对不断演变和出现的细节情况,进行更频繁和快速的沟通。因此,应该尽量简化团队成员获取信息的通道,频繁进行团队检查,并让团队成员集中办公。此外,为了促进与高级管理层和相关方的沟通,还需要以透明的方式发布项目工件,并定期邀请相关方评审项目工件。

第 11 章

项目风险管理

从本质上讲,越是变化的环境就存在越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要应对快速变化,就需要采用适应型方法管理项目,即:通过跨职能项目团队和经常审查增量式工作产品,来加快知识分享,确保对风险的认知和管理。在选择每个迭代期的工作内容时,应该考虑风险;在每个迭代期间应该识别、分析和管理风险。此外,应该根据对当前风险敞口的理解的加深,定期更新需求文件,并随项目进展重新排列工作优先级。

第 12 章

项目采购管理

在敏捷型环境中,可能需要与特定卖方协作来扩充团队。这种协作关系能够营造风险共担式采购模型,让买方和卖方共担项目风险和共享项目奖励。在大型项目上,可能针对某些可交付成果采用适应型方法,而对其他部分则采用更稳定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主体协议,如主要服务协议(MSA),来管辖整体协作关系,而将适应型工作写入附录或补充文件。这样一来,变更只针对适应型工作,而不会对主体协议造成影响。

第 13 章

项目相关方

管理

高度变化的项目更需要项目相关方的有效互动和参与。为了开展及时且高效的讨论及决策,适应型团队会直接与相关方互动,而不是通过层层的管理级别。客户、用户和开发人员在动态的共创过程中交换信息,通常能实现更高的相关方参与和满意程度。在整个项目期间保持与相关方社区的互动,有利于降低风险、建立信任和尽早做出项目调整,从而节约成本,提高项目成功的可能性。为加快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信息分享,敏捷型方法提倡高度透明。例如,邀请所有相关方参与项目会议和审查,或将项目工件发布到公共空间,其目的在于让各方之间的不一致和依赖关系,或者与不断变化的项目有关的其他问题,都尽快浮现。

来源《敏捷实践指南》

相关新闻 更多 >